当前位置:首页 > 组词大全 > 两字词语 > 土断的意思_释义_读音?

土断的意思_释义_读音?

admin3个月前 (03-19)两字词语354

这篇文章为您提供土断的拼音、怎么读的读音,土断的基本解释(释义),土断的意思是什么?土断的英文翻译,用土断怎么造句等内容!

土断读音/繁体/五笔/英文翻译

拼音 tǔ duàn 读音 跟我读
繁体 土斷 类型 词语大全
五笔 此词无五笔连打 平音 tuduan
词性 中性 语法
拼读 特(te1)五(wu3),土(tu3)|的(de1)乌(wu1)按(an4),断(duan4)
英语翻译 dodan

土断是什么意思?

· 基本释义

东晋、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,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。西晋 时由于战乱,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,仍称原来郡籍,形成诸侨郡县。至 东晋 哀帝 时,桓温 推行土断法,裁併侨置郡县,整顿户籍,史称“庚戌土断”。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,作为加强王朝统治,与豪门争夺劳动力,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。《晋书·成帝纪》:“﹝ 咸康 七年﹞夏四月丁卯,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。实编户,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及至大司马 桓温,以民无定本,伤治为深,庚戌土断,以一其业。于时财阜国丰,实由于此。”《旧唐书·杨炎传》:“人不土断而地著,赋不加歛而增入,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,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。自是轻重之权,始归於朝廷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哀帝兴宁二年》:“三月,庚戌朔,大閲户口,令所在土断,严其法制,谓之庚戌制。”胡三省 注:“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,所在以土著为断也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所谓土断,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,民众向朝廷纳租税,服徭役,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。”

· 详细释义

土断 [tǔ duàn]

东晋 、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,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。

西晋 时由于战乱,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,仍称原来郡籍,形成诸侨郡县。至 东晋 哀帝 时, 桓温 推行土断法,裁併侨置郡县,整顿户籍,史称“庚戌土断”。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,作为加强王朝统治,与豪门争夺劳动力,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。《晋书·成帝纪》:“﹝ 咸康 七年﹞夏四月丁卯,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 。实编户,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及至大司马 桓温 ,以民无定本,伤治为深,庚戌土断,以一其业。于时财阜国丰,实由于此。”《旧唐书·杨炎传》:“人不土断而地著,赋不加歛而增入,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,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。自是轻重之权,始归於朝廷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哀帝兴宁二年》:“三月,庚戌朔,大閲户口,令所在土断,严其法制,谓之庚戌制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,所在以土著为断也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所谓土断,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,民众向朝廷纳租税,服徭役,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。”

土断的近反义词?

土断近义词:抱歉,查无土断的近义词

土断反义词:抱歉,查无土断的反义词

· 与相关的词语

沙土,土黄,净土,土豆,乡土,本土,泥土,土壤,土崩瓦解,尘土,土地庙,乐土,土匪,土坯,安土重迁,疆土,土腥气,土仪,寸土,土埂

· 与相关的词语

折断,断断续续,恩断义绝,断定,肝肠寸断,判断,连绵不断,源源不断,藕断丝连,断言,妄断,连续不断,臆断,优柔寡断,诊断,垄断,断档,断乎,裁断,了断

土断词语接龙

暂时无法为您进行土断的词语顺序接龙!

(~断~)在开头的词语:断井颓垣,断子绝孙,断章取义,断壁残垣,断竹续竹,断恶修善,断纸馀墨,断事以理,断绝来往,断鼇立极,断续切削,断头路,断机择邻,断不了,断楫残桅,断金侣,断而不蹶,断龙石,断袖之好,断虀画粥

(~断~)在结尾的词语:肝肠寸断,连绵不断,源源不断,连续不断,绵绵不断,当断不断,关系判断,据理臆断,专横果断,选言判断,优游少断,当断则断,凭空武断,吹毛立断,逻辑判断,谣诼不断,言语道断,回肠寸断,仁柔寡断,飘零蓬断

土断单字解释

,【tǔ】,意思:["土壤;泥土:黄~。黏~。~山。~坡。~堆。,土地:国~。领~。,本地的;地方性的:~产。~话。这个字眼太~,外地人不好懂。,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~法。~专家。~洋并举。,不合潮流;不开通:~里~气。~头~脑。,未熬制的鸦片:烟~。,姓。

,【duàn】,意思:["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~。割~。绳子~了。,断绝;隔绝:~水。~电。~奶。~了关系。音讯~了。,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~过。,拦截:把对方的球~了下来。,戒除(烟酒):~烟。~酒。,姓。,判断;决定:~语。诊~。独~专行。这个案子~得公道。,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~无此理。~不能信。